太极

心正

心正——“静”定也,正心性命之学,属修心养性

祖师曰:学太极拳,为入道之基,入道以养心定性,聚气敛神为主。故习此拳,亦须如此。若心不能安,性即扰之。气不外聚,神必乱之。心性不相接,神气不相交,则全身之四体百脉,莫不尽死。虽依势作用,法无效也。

由此可见,练功之要,首先要心静,心如不静,则杂念乱生。此时,行功无明显效果。心静之本,必须得先生“诚敬”之心。子曰:“敬者天之道也,敬诚者乃人之道也”。敬诚之心做到了,心才会静定,心性归于自然本性后,无论练功或工作,都可专心致志,心不易乱,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心境。每做一件事都会有很大收获。

由静入定,由定入慧,由慧入通化,功至此可达杂念不生,心如止水,神气如一,此时行功,才会有意想不到的神效。心正则正气生也,功至此则心方面就会处于良好的状态,就不会有心方面的病。

正心,性命之学,修心养性之要,练功首先要修心,使心回归自然本性,力求做到清心寡欲,把“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”,道家称为五戒之欲望减至最低限度,只有把五戒去掉才可使心达清静之境,至此方可近道。老子云:“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”这句就是告诉我们不要陷于各种欲望之中。

如心性不能清静,达不到静定,那你的心性就会迷失自然的本性,很容易误入五贼之中而不能自拔。每天生活在各种欲望和幻想之中,心气浮躁,做事心性不定,脑子始终会处于混乱迷茫状态之中,遇到了事情,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,很难成就大事。

气上浮,性躁,在养生上是一大忌。这种现象,正是心脏病高血压等危险病人共有的特点,所以我们的心性如不能静下来,归于本性,是很危险的。所以说,“静定”是修道首要功法,祖师云:“静久则真慧自生,定久则心华自开,无念绝想,死心寂意则其神自灵,其丹自结,至此方可入修道之列”。

通过正确的修炼,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,使原本性格软弱怕事的你,可以变成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,处事待人镇定自如。给人的感觉是你一身充满了正气,不怒自威。

使自己的心态时时处于静定,找到自己自然的本性。

身正

练功时必须得时时注意身法是否中正,先求外三合,膝弓时不可过足尖,膝必须得和足尖相对在同一方向,以顺为主。肘和膝上下相对,胳膊以自然弯曲不可过直,手腕不可弯,以顺为主,头以目平视前方,自然放直,上身以立身中正为主,不可有前仰后合,左斜右歪,胸也不可挺,应含胸。只有身法中正了,气才会顺畅,体内的气才不会阻塞。拳经云:“尾闾中正神灌顶”,这句话说明身法只有中正了,体内的气才会顺畅,才会上通下达。

像现今颈椎、腰椎病都是平时立身不够中正导致气血不畅而逐渐形成的病。身法是否中正关系到上功的快慢,微小变化就差很多,拳经云;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。这句话说明身法中正是很重要的,千万不可大意。

气正

敬诚之心做好,中正身法做到后,则人身气就通顺了。通过不断的悟练,以意导气意令气运,气就会随着意的导引了,脉的走向畅顺的运转,此时就会感到身上产生麻胀等各种气感,妙不可言。

练一两个小时虽全身出汗,但不累也不气喘,反而会感到神清气爽,精神十足,有这些感觉才算是你练对了。

想到此地步,非得有“明”师指点自己长时间练悟才可体会到。

正气生后,胆气也会大增,会有艺高人胆大,遇事时胆气很壮,不会怕事,同时外面的邪气也不易侵入你的体内,体内如有邪气也会很轻松地排出。

这三点说起简单,但做到位没有明师经常指点很容易走偏进入误区。